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陈兴广学校疏 汉 · 尚敏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
臣闻《五经》所以治学为人。
《五经》不修世道陵迟;
学校不弘,则人名行不广,故秦以坑儒而灭。
汉以崇学而兴,所以罔罗天下,统理阴阳,弥纶治道,而礼轨则也。
光武中兴,修缮太学博士得具五人,《五经》各叙其义,故能化泽沾洽,天下和平。
自顷以来,《五经》颇废,后进之士,趣于文俗,宿儒旧学,无与传业,由是俗吏繁炽,儒生寡少。
其在京师,不务经学,竞于人事,争于货贿。
太学之中,不闻谈论之声,从横之下,不睹讲说之士。
臣恐《五经》六艺浸以陵迟,儒林学肆于是废失。
所以制御四夷者,以有道德仁义也。
传曰:「王者之臣,其实师也」。
言其道德可师也。
今百官、伐阅皆以通经为名,无一人能称。
孔子曰:「无而为有,虚而为盈,难乎有恒矣」。
自今官人,宜令取经学者,公府孝廉应诏,则人心专一,风化可淳也袁宏后汉·殇帝纪》)
张禹太傅徐防太尉元兴元年十二月殇帝初即位 东汉 · 和熹邓后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九
昔唐虞之盛,犹待四辅,周文之宁,实在多士。
汉兴,旧制咸宜,保傅并建,左右以参听断。
太傅禹,三世在位,黄发罔愆(《北堂书钞》五十九引《汉官仪》殇帝策,此下有「忠孝弥笃」四字)
司徒防,以台阁机密,施政牧守,竭力致身,先帝嘉之。
其以禹为太傅,防为太尉,参录尚书事,百官总己以听政袁宏《后汉纪》十四,又见《艺文类聚》四十八引《汉旧仪》)
恭陵次序诏五月丙辰 东汉 · 和熹邓后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九
孝殇皇帝虽不永休诈,而即位逾年,君臣礼成。
孝安皇帝承袭统业,而前世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。
追览前代位第之官,先后相逾,失其次序,非所以奉宗庙之重,垂无穷之制。
定公追顺祀礼,《春秋》善之。
其令恭陵次康陵,宪陵次恭陵,以序亲秩,为万世袁宏《后汉纪》二十,又《后汉·质纪》)
检敕外戚诏 东汉 · 和熹邓后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九
每览前代外戚宾客,假借威权,轻薄𧩓詷,至有浊乱奉公,为人患苦。
咎在执法怠懈,不辄行其罚故也。
车骑将军骘等,虽怀敬顺之志,而宗门广大,姻戚不少,宾客奸猾,多干禁宪。
其明加检敕,勿相容护(《后汉·和熹邓后纪》「殇帝崩,太后定策立安帝,犹临朝。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」)
殇帝 东汉 · 刘珍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
孝殇襁褓承统,寝疾不豫,天命早崩,国祚中绝。
社稷无主,天下熬然,政赖皇太后临朝。
孔子称有妇人焉,信哉(《御览》九十一)
殇帝顺帝昭穆议 东汉 · 周举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
《春秋》鲁闵公无子,庶兄僖公代立,其子文公遂跻僖公闵公上。
孔子讥之,经书曰:「有事于太庙,跻僖公」。
传曰:「逆祀也」。
及定公正其序而下之,孔子是之,经曰「从祀先公」,为万世法也。
殇帝在先,于亲为父,顺帝在后,于亲为子,先后之义不可改,昭穆之序不可乱。
吕勃议是也袁宏《后汉纪》十九,又《后汉·周举传》)
和熹邓后谥议 东汉 · 蔡邕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
孝和邓皇后崩,群臣谋谥。
于是尚书陈忠上言,以为《乡党》叙孔子威仪,俯仰无所遗,彤管记君王纤微,大小无不举,是以德著图籍,名垂于后。
伏唯大行皇后规乾则坤,兼包日月,厥初作合,允有休烈,贯鱼之次,加于小媵,中馈之叙,昭于帷幄。
遭家不造,三元之厄,孝殇幼冲,国祚中绝,海内纷然,群臣累息。
加以洪流为灾,札荒为害;
西戎蠢动武威,侵侮并、凉;
猾夏作寇,振惊勃、碣,家有采之思,人怀殿屎之声。
皇太后参图考表,求人之瘼,度越平原
建立圣主,垂畴。
咨之问。
六事之求,劳谦克躬,菲薄为务。
是以尚官损服,衣不粲英;
饔人彻羞,膳不过择;
黄门阙乐,鱼龙不作;
织室绝伎,纂组不经;
尚方抑巧,雕镂不为;
离宫罕幸,储峙不施;
遐方断篚,侏离不贡;
罢出宫妾,免遣宗室没入者六百馀人,以纾郁滞。
奉率旧礼,交飨祖庙,以展孝子承欢之敬;
蠲宪法六千馀事,以顺汉氏三百之期。
经艺乖舛,恐史阙文,命众儒考校东观阁学
博士一缺,广推十人,何有伐檀;
茅茹不拔,屡举方直,显擢孝子;
遵忠孝之纪,启大臣丧亲之哀;
疾贪吏受取为奸,纠增旧科之罚;
长吏虚伪进退锢之十年;
追崇世祖功臣,国土或有断绝,封值遗苗,以奉其祀;
爵高诸国胤子,以绍三王之后。
事不稽古,不以为政,政不惠和,不图于策,犹不自专,传谋远暨,允求厥中。
刑之所加,不阿近戚;
赏之所及,不遗侧陋。
终朝反侧,明发不寝,徒以百姓为忧,不以天下为乐。
圣诚著于禁闼,而德教被于万国,故自昏垫,以迄康乂,籴入千石,以至数十,叛虏降集,贼宁边垂。
胡辈去塞,永元之世,以为遗诛,今畏服威灵,稽颡即毙。
徼外绝国,慕义重译,求献其琛。
史官咸贺,请作主颂,却而不听;
郡国咸上瑞应,寝而不宣。
允恭挹损,密勿在勤。
遭疾不豫,垂念臣子,御辇在殿,顾命群司,流恩布泽,大赦天下。
有始有卒,同符先圣。
昔书契所载,虞帝二妃,夏后涂山高阳有莘,姬氏任母,徒以正身率内,思媚周京为高,未有如大行皇后勤精劳思,笃继国之祚,正三元之衡,康百六之会,消无妄之运者也。
功德巍巍,诚不可及。
汉世后氏(《书钞》作「母氏」)无谥,至于明帝,始建光列之称,是后转因帝号,加之以德,高下优劣,混而为一,违《礼》「大行受大名,小行受小名」之制
《谥法》「有功安人曰熹」。
后一体,礼亦宜同。
大行皇太后谥为和熹皇后,上稽典训之正,下协先帝之称(本集,《后汉·曹皇后纪》注引《蔡邕集》,又略见《北堂书钞》九十四。)
汉官仪上 其十九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
殇帝策书曰:「司徒徐防,以台阁机密,施政牧守,其以防为太尉录尚书事,百官总己以听(《艺文类聚·职官部》)」。
汉官仪上 其五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
殇帝策曰:「张禹三世在位,黄发罔愆,忠孝弥笃,其以禹为太傅录尚书事。
百官总己以听(《北堂书钞·设官部》两引)」。
汉官仪下 其八十四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
梁鲔,字伯元河东平阳人(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注,《鲁恭传》注)
魏明帝疏请选征辽东副将景初二年正月 西晋 · 何曾
 出处:全晋文卷十八
臣闻先王制法,必于全慎。
故建官受任,则置假副(《晋书》作「则置副佐」。)
陈师命将,则立监贰;
宣命遣使,则设介副,临敌交刃,则参御右,盖以尽谋思之功,防安危之变也。
是以在险当难,则权足相济;
陨缺不豫,则才足相代,其为国防,至深至远。
及至汉氏,亦循旧章,韩信伐赵,张耳为贰;
马援讨越,刘隆副军。
前世之迹,著在篇志。
今懿奉辞诛罪,精甲锐锋,步骑数万,道路回阻,四千馀里。
虽假天威,有征无战,寇或潜遁,消散(《晋书》作「消引」。)日月。
命无常期,人非金石,远虑详备,诚宜在副。
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,皆为僚属,名位不殊,素无定分,统御之尊卒有变急,不相镇摄。
存不忘亡,圣达所戒。
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,盛其礼秩,遣诣懿军,进同谋略,退为副佐。
虽有万一不虞之灾,军主有储,则无患矣(《魏志·明帝纪》注引《魏名臣奏》。又《晋书·何曾传》。)
光武二十八将功业先后论 北宋 · 夏竦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一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八二七
炎汉中兴,龙飞白水
戎车四征,英雄竞起。
或奋身于行伍之下,或效用于义旗之始。
荡平寇难,克复洪业,功书旂常,宠列茅土。
永平之际,图形于南宫云台者二十有八人焉。
邓禹授西讨之略,岑彭建南征之效;
吴汉勇挚有谋,隐若敌国之势;
贾复方直多计,而少方面之勋;
寇恂之居河内冯异之守洛阳,轮挽折冲,并茂能绩。
陈俊太山而破张步耿弇延岑而扱临淄,王霸之颇识兵事,祭遵之选用儒雅,任光迎车驾而展用,马成筑亭障而厎绩,杜茂之破卢芳朱祐之降秦丰景丹之残五校,邳彤之屠邯郸耿纯之克赤眉,铫期之胜青犊,马武之力战无前,盖延之梯城破敌,功效尺寸,竞为忠良。
李忠疏财而受赐,臧宫执朴而见亲,王梁应符而被衮,刘植谈说而受封,坚镡傅俊之徒,刘隆万修之辈,事迹罕著,其名不远,然皆一时英勇之士也,而有遭会焉。
夫汉氏之兴也,高祖因秦之弊,提三尺剑而有天下,宽令善教,以怀民心。
三七厄会,大盗移国。
民思汉德,如涸望雨。
世祖因民之情,崛起南阳
诸将攀龙鳞,附凤翼,因日月之,仗大顺之义,故竞有攻城野战之略,而中兴际会之事。
若考其隆杀,定其等差,据其所同而稽其所,度其所起而观其所立,则有先后矣。
夫德行宠位,归于邓禹,功业之际,则又殊焉,史氏言之,其详尚矣。
曰中兴将帅,立功名者多矣。
岑彭、冯异建方面之号,函谷以西,方城以南,二将之功实为大矣。
若冯贾之不伐,岑公之义信难矣。
夫言功者莫大于方面,居勋贵者莫善于不伐,临事者莫重于义信。
以是观之,二帅之功可以冠夫四七之列矣。